这些年,治过的腰突病人太多了。突出的椎间盘,压着神经股票配资查询,那腿麻、脚麻的滋味,真真是钻心蚀骨,像无数蚂蚁在皮肉里爬,又像整条腿浸在冰水里,还带着针扎似的刺痛。病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份苦楚,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揪紧。
病,难治吗?
腰突引起的麻木,若找准了根由,未必就束手无策。可这心里头,常堵得慌,比治不好病还难受。为什么?静下来细想才明白。我行医几十年,疑难杂症见得不少。只要病人自己不放弃,咬紧牙关配合,我总有一股劲儿,想方设法也要把这“麻木”的钉子给拔了。
可如今这光景,让人心里发凉,不是滋味。
倒不是说中医没人了,是那味儿变了。许多年轻的后生,张口闭口就是“手术”、“吃西药止痛”,仿佛那是唯一的出路。开个方子,心思也不在“理”上,恨不得把药柜搬空,堆砌些名贵药材,图个心安,或是别的什么。心,终究是没沉下来。
展开剩余70%记得前些日子,一个中年汉子,被家人搀着进来。腰突多年,右腿麻得厉害,脚底板像踩着棉花,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他说,城里大医院跑遍了,片子拍了一摞,药吃了不少,针也打了,医生都说要么忍着,要么手术。他怕开刀,听说我这儿能治,硬是坐了三个小时火车来的。听他讲这奔波,我心里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治病的药钱能有多少?
这来回折腾的路费、吃住,怕是比药费贵出好几倍去!
鞍比马贵,这情景,真真不愿多见。但凡能远程看的,我都尽力远程看,省得病人受这份奔波之苦。
仔细瞧了他的舌苔,厚腻发白,脉象沉涩。问及平日,常感腰腿沉重发凉,遇冷加重。这不是单纯的骨头压迫问题啊!很多医生一见腿麻脚麻,就想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这思路,搁在现代人身上,常常偏了!古人讲“肾主骨”,没错。但今人久坐少动,贪凉饮冷,脾阳不振才是根本!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脾虚了,身体里的“湿气”、“寒痰”就堆积起来,如同河道淤塞。这湿浊寒痰流注到腰腿,困住了经络,阻碍了气血运行。神经被湿浊包裹、寒邪凝滞,好比电线浸了水又结了冰,信号不通,麻木疼痛自然就来了。光盯着骨头活血,不清这淤塞的“河道”,气血如何能通达到脚趾尖?
给他开了方:白术、茯苓、泽泻,加上桂枝、牛膝。
他起初也愣:“大夫,就这几味?能管用吗?以前吃的方子都一大把。”我耐心解释:白术、茯苓,健脾气,燥湿邪,如同疏浚河道的工兵,先把淤泥(湿浊)的源头断掉,让脾这台“发动机”有力气运转起来。泽泻,利水湿,导浊阴下行,让那些寒湿垃圾有出路,顺着小便排走。桂枝,温通经脉,振奋阳气,如同给冰冷的河道注入暖流,融化寒冰(寒邪)。牛膝,引药下行,强筋骨,直达病所,好比精准的向导,把药力带到腰腿脚。这几味药配伍,升清阳,降浊阴,温通经脉,化湿散寒,正是针对他这脾虚湿困、寒凝经络的根本。
他半信半疑回去试了。服药半月,反馈说腿脚那股子刺骨的凉意轻了些。原方稍作调整,让他继续。又过一月,电话里声音都透着喜气:“大夫!麻劲儿小了!脚底板踩地实诚多了!”前后调理两个多月,麻木感基本消失,走路也稳当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了起来。
治麻木,不能光盯着“不通”,更要看到背后“为什么不通”。是寒?是湿?是虚?是瘀?还是兼而有之?我这辈子,最盼的就是更多人能真正懂得中医这份“察其本”的智慧。看着年轻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吃止痛片、做手术,我心里不全是气他们治不好病——病各有缘法。
我是忧啊!他们这样图省事、走捷径,慢慢就把病人那份对中医的信任、那份“人心”给寒透了。病股票配资查询,或许还有得治;可人心一旦寒了,那份求治的热忱和信任,就真的再也暖不回来了。药能通经络,难通那冷却了的心啊。
发布于:北京市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