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今天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波兰、巴西、韩国、德国、日本、挪威、冰岛、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与机构的知名学者和中国专家齐聚一堂,共商以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推动可持续发展之道。
本届论坛共汇聚14位国际专家学者、国内12个学习型城市代表,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沙龙、典型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展示国内外在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创新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院长孟钟捷在致辞中说,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挑战,学校坚持以“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为核心理念,持续推动终身教育创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闫露在致辞中说,自首任校长孟宪承开拓民众教育、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引进国际终身教育理念,到设立全国首个成人教育博士点、成立首家终身教育研究院,华东师大至今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持续推动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
会议现场
在成果发布环节,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所长史枫与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联合发布了《“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上海共识》。这份共识由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12座中国城市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协同研究、知识共创与实践合作,助力各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中国城市在国际学习型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强调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发展路径。该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更高水平的国际协作新阶段。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南南合作,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牵头,联合泰国那黎萱大学、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共同发起的“气候变化教育金砖+(BRICS+)联合实验室”已进入实质性筹建阶段。该实验室旨在以气候变化教育为纽带,汇聚各国智慧,通过知识共享、联合研究与实践协同,丰富金砖国家合作内涵。
本届论坛期间还重点发布了研究院的三大标志性成果:《2023-2024上海终身教育发展报告》《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行动:聚焦学校与企业合作(汉英双语·第二辑)》《中国终身教育研究》(第五辑)。
在学术沙龙环节,来自北京、成都、深圳、上海等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代表,就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展开交流,共同勾勒出教育融入城市治理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实践图景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展现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多元探索。
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